2018年7月24日 星期二

悼亡父3帖

追念父親大人


憶幼年常埋怨,室陋食貧、容忍退讓、
勤於耕耘卻不問收穫,總教我放棄一時爭勝。

到如今才體會,感恩圖報、知足常樂、
奉公守法而不失情趣,原是您恩賜永恆富足。

My Father

In memory of  Mr. Wu, Qian Gang

I am very sorry to let you know, My dear friend,
Ten weeks ago, my father passed away.
My family has been through a very tough time,
And it is the reason, for awhile, I haven』t been seen.

Never knew that I could be so sad, till I finally lost him,
Never have I cried so bad, till I closed his eyes,
Hardly hugged him so hard, till he had silently gone,
Until holding his hands, I hadn』t felt real cold indeed.
When I was teen, I did not understand him,
Lousy house, poor food, old clothes, he was still happy,
Unfairness, giving more than gaining, always he was taking in,
Forgiving, forgetting, forever being thankful, he deeply deemed.

Not until I had grown up, did I first realize,
Loyalty, kind heart, honest words, he truly commended,
Sincerity, be earnest as well as be fun, on a balanced life he was keen,
An invisible, invaluable, infinite virtue, he left to me.
The grass I planted on his grave has turned already green,
I learned my soul should not have remained all time blue,
Yes, My dear friend,
He did give me a second chance, my life insight to dream.

Sincerely yours, Sean

先父行誼

我們的父親吳乾剛先生,生於民國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不幸於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二十七 日因肺腺癌病逝榮民總醫院,享年七十八歲。父親為海南省瓊山縣長流鎮人,在兄弟姐妹八人 中排行第三,自幼忠厚,深受先祖父吳維美先生疼惜,然因日軍竊據海南島,乃於十六歲出走 至大陸廣東省,十八歲報考廣州灣陸軍軍官學校第四分校,發憤圖強、力爭上游,得以第二 名畢業的優秀成績,保送中央大學進修,修業後留校擔任助教。旋即抗戰勝利百廢待舉,父親 乃隨部隊栘防各地,領導弟兄造橋修鉻,年方二十七歲即官拜少校,獲長官賞識拔擢為工兵營 長。民國三十八年隨國軍來台,三十歲結識先外祖父陸軍少將倪福欣先生之女公子倪根勤女 士,兩人情投意合結為連理,婚後家庭生活幸福美滿,育有三子。
當年物資匱乏、軍旅生活條件嚴苛,家中幸賴母親賢慧維持,父親才得以無後顧之憂努力 勤學,先後通過甄試前往美國、日本等國進修,並考上參謀大學高級班接受進階軍事訓練,皆 表現優秀、成績斐然。然而努力與機運交錯,父親三十九歲始任中校,或因溫良儉讓而拙於言 詞、勤於任事而疏於其他,遂於民國五十九年退伍。父親除役後,將家中斗室佈置為教忠教孝 之地,安排兩岸形勢沙盤,圖說和平發展之道;懸掛古今聖賢、政府領袖、與曾有杯水恩澤的 前輩圖像,並立頌詞;又精心撰寫國事建言數十萬言,冀望國家富強康樂、人人道德傳家。父 親在時人眼中或被視為不合時宜,但在孩子們心中,卻深受他篤信教誨、身體力行、感恩圖 報、知足常樂的情操所感動。
回憶父親當年,限於陋室,以床板為桌,埋頭苦讀,母親則在戶外,以路燈為光,雙手編 織家庭代工,不覺有苦,但覺有樂。父親的舊衣剪裁傳給長子,再傳於兩弟,補丁增厚,不覺 其醜,但覺其暖。
父親雖律己甚嚴,但待人和靄可親、守禮守分,從未口出惡言,在關心家國之餘,也參加 了幾個老年人的社團,並擔任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七期校友會會長一職,經常一身白衣、白鞋、 白帽,寓服務於同樂,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實。他奉公守法而不失情趣,謹慎穩健又兼具 赤子之心的風格,對子孫有很深的啟示。父親的長子統雄現任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主任,娶妻 游珮筠;二子聖雄現任師大中文系副教授,娶妻吳馥辰,肓有一子柏萱、一女柔萱;三子競雄 現職大慶科技公司協理,娶妻王麗莉。
父親一生多為他人著想,不願拖累他人,在得病期間,憑著他堅強的生命力與樂觀的態 度,渡過了大部份的時間。臨終的時候,雖然癌細胞已經佔據了他大部份的器官,卻沒有使他 的身體過份憔悴。癌症的痛苦,也沒有使他纏綿病褟。他留給我們的,是對生命的熱愛,與理 想的執著。因為孩子們都有健康的人格,與喜樂的家庭,他走得沒有牽掛。
父親離我們而去了,我們湧出的淚水,再也洗不開他的眼簾,我們擁抱他的雙臂,再也溫 暖不了他的手掌。我們追悔『子欲養而親不待』覺悟總是太遲:但我們也慶幸他留給我們樂觀 進取的熱血,與不折不撓的骨氣。
父親將於民國八十八年四月十八日移柩安葬台北市南港軍人公墓,他遺留下理想家的風範,卻將與我們長存。

統雄 聖雄 競雄 叩輓

原刊:http://tx.liberal.ntu.edu.tw/TxFB/LiteratureWorks/!Blog/MemorialsToMyFather.htm

爸媽厚德遺澤、天賜福地


我不是好宗教人,但我尊敬神佛、認同因果。這次爸媽能夠找到福地,共同安奉,讓我再次感悟,人生機緣,非關靈異,而確實存在陰德的潛在影響。

爸爸18年前先走,安厝在南港軍人靈塔內。
媽媽身後之事,由於她一生簡樸,即使無名樹葬,她也應無所謂。但我知爸媽相互深愛,我絕不忍心讓他們永遠分離。

南港軍人靈塔的承辦人,建議把爸爸從靈塔內搬出來、和媽媽共同「壁葬」,形制像露天公告欄一樣,掛在牆上。我知道媽媽不重形象、無視風雨;但爸爸較重規矩,從內堂遷到外庭,有違慎終追遠之禮,一定不悅;更重要的是,「壁葬」的單位是以個人計,爸媽中間有水泥隔版、門牌也不同,爸爸很難接受這種分居式的安排。

由於我發現靈塔內空位尚多,所以懇切請求承辦人,是否能夠有其他的處理方案?
承辦人請主管出來協助,主管竟告訴我一項資訊:新北市中和區,在民國43年蓋了一座「忠靈塔」,內有2塔,數十年前早已額滿。但2年前利用餘地,興建了小型的3號新塔,且設計有全新雙人位,今年才啟用,我可以申請入祀。

我前往參訪,發現塔型簡單肅穆,室外有林蔭庭園,室內典雅安詳。夫妻同厝而居、使用同一門牌。園區僅有3塔,不會再增,小型單純。
這是市內僅存唯一靈塔,交通便捷、停車容易,參拜方便。看過十數個園區,當以此最佳,原2塔早已滿住,只有在這個時點才能入奉。

爸媽厚德遺澤、所以天賜福地。

****

6歲以前只有微薄的記憶,只記得爸媽告訴我一個地名:中和圓通寺。
爸媽為什麼要告訴我這個地名?完全不記得;60多年來我也從來沒去過,應該不會有印象,但這個地名卻反復出現在我腦海中。

直到為爸媽找福地,問到忠靈塔,到場一看地址是:中和圓通路,才恍然大悟,爸媽在60年前,就已經給了我指示。

感謝二舅媽指出:這次能夠找到這樣好的雙棲福地,其實是爸爸媽媽自己找的!
仔細回想因果,誠哉斯言!

媽媽後半生擔任愛心義工,服務不認識的人群無數,我陪同她去過醫院,照顧無依病患;也聽她講過如何鼓勵弱勢或歧途少女、教她們女紅生產以重新站起,甚至以擁抱哭泣、分擔她們的傷痛。921震災,小弟夫妻連夜趕去賑災,媽媽幫忙打包配給贈品。88水災,媽媽鼓勵我的女兒,寫信、唱歌給失去家園的小朋友,協助他們心靈重建

爸爸一生只有保衛臺澎金馬,擋住了大陸的各種鬥爭革命,使臺灣能夠從落後的殖民地,獲得喘息、發展成亞洲經濟首龍、一度臺灣錢淹腳目。他照顧全臺灣人民的時間,比陪伴家人的時間還多!他只是小小的中校,但有單身憂鬱的同袍、年輕想家的「充員兵」,他就帶回家來吃飯,雖然只是粗茶淡飯,卻在分享:我們不孤獨、大家互相關愛團結

爸媽一直都在無所求的幫助陌生人,這種「默默行善」會像隱形幅射,再傳染給其他人,不斷輪迴之後,又會使陌生人幫助了我們自己。
因為不求回報,所以才有回報,慶幸有這樣的圓滿結局。

****

媽媽在201876日,下午1時、簡單家祭後,平安火化
我們在2018717日,下午2時,為爸媽舉行了共同安奉,地點在:
新北市「國軍臺北忠靈塔」,新北市中和區圓通路36717
3塔、雙孝0029號。
爸媽從此一起安奉,永久廝守。

我們先向「忠靈塔」內的各位先進將士致敬問候,報告爸媽的從今遷入。
再護送爸媽共同入厝安奉,獻上鮮花兩捧、拈香一柱,祝福爸媽的忠靈與柔魂,與煙雲一同高升。
也感恩獲知訊息而來、各位親友的送行與祝福。

唯這次媽媽告別,頓感頭上已經沒有任何保護,再回想一生受媽媽呵護種種,心情非常紊亂,因此必有許多不周到之處。
敬請一併原諒!

(長子 吳統雄 敬述 2018/7/24

****
A仔菜香-吳倪根勤女士(Ama Nee)紀念網站:

●爸爸那一輩,為了保衛臺澎金馬,國家有難,地不分南北,少年郎都踴躍捐獻出熱血與生命。我把這些父執輩的慷慨求仁,寫成了「華靈廟」之歌,歌曲連結:

一生勇者‧最終大愛:媽媽六創生命奇蹟


感傷!謝謝媽媽!
感謝,她等到我到達醫院床邊。
我捏住她的手,在她耳邊細語,她有反應,還點了一下頭。
後來,她好像想放棄,我不禁放聲大哭。
她竟然當天第二次…不、人生的第六次,她又回來了。

****

2018625日下午2時許,我剛在學校開完會,突然接到太太通知,住在新莊的媽媽失去意識,緊急救護人員趕到,認為她已經沒有生命跡象,所以不送她去日常看診的臺北署立醫院,而送到最近的樂生療養院再作確認。

我心急如焚,急忙從木柵趕往迴龍,在路上我不斷祈禱、無聲吶喊:「媽媽!你一定要等我!」
我約3時趕到醫院,急診室的醫師驚奇的告訴我:媽媽到院時,確實已經沒有生命跡象,但接上氧氣後,她奇蹟似的回來了!

我抱住她,有無限的話想要和她說,卻又語無倫次。
她對我的到達似乎已經感到滿意,心跳又趨靜止
我抱住她,大哭狂喊:「你的媳婦、孫女、其他兒子、弟弟,都在趕來看你了,你不能走!

在那一刻,眼前的景象突然改變,彷彿看見這是64年前,我出生時,實質相通的情景。
我一樣對未知而放聲大哭,一樣緊緊握住媽媽的手;當時她的身體是疼痛的,表情卻是喜悅的。她這樣迎接我來,難道我也將這樣恭送她走?

醫師與護士們,全部圍上來幫忙。
不可置信的,媽媽,又回來了!

這時,我的太太 Petra、女兒 Swan 也到了。
讀師大附中的 Swan 到後,跟奶奶講話、也抱住奶奶。
Swan 小時候為奶奶畫了一張生日禮物的畫像,畫面上是奶奶和她兩個人講故事,奶奶後來一直把這張畫掛在床前,每次有人來訪,她都要把這幅畫的來歷和意境講一遍。
在年輕人的打氣鼓舞下,媽媽的狀況顯得更好了一點。
到了5時許,醫師評估媽媽的狀況已經平穩,可以離開急診,轉進加護病房。
感謝媽媽。

****

其實,在過去十多年,媽媽已經四度接獲病危通知。
第三次已在5年之前,症狀是肺積水,伴同其他的器官衰弱,她原來看診的醫院沒有把握動這樣危險的手術,只能通知我們準備後事。
但她的主治醫師透露,聽說榮總有一位醫師,擅長這樣的大手術。

我立即飛奔到榮總,哀求醫師讓我補掛號,然後向醫師說明病情。這位醫師的病人門庭若市,卻很豪邁的答應,接受媽媽進病房觀察。
媽媽進病房後,醫師來看、大吃一驚,說已經到了緊急臨界點,等不得去安排開刀房了,決定就在病房內,直接動手術!
媽媽就這樣被搶救了回來!

媽媽前3次都遇到這樣的好醫師,在十萬火急中,次次轉危為安,而且持續平安超過十數年。
媽媽為何遇到這麼多貴人?我在另一文「爸媽厚德遺澤、天賜福地」中,曾經想過,應該就是人生機緣,非關靈異,而確實存在陰德的潛在影響。

媽媽後半生擔任愛心義工,服務不認識的人群無數,我陪同她去過醫院,照顧無依病患;也聽她講過如何鼓勵弱勢或歧途少女、教她們女紅生產以重新站起,甚至以擁抱哭泣、分擔她們的傷痛。921震災,小弟夫妻連夜趕去賑災,媽媽幫忙打包配給贈品。88水災,媽媽鼓勵我的女兒,寫信、唱歌給失去家園的小朋友,協助他們心靈重建
爸媽一直都在無所求的幫助陌生人,這種「默默行善」會像隱形幅射,再傳染給其他人,不斷輪迴之後,又會使陌生人幫助了我們自己。

****

當然,媽媽是生命的勇者,更是主要原因。

媽媽熱愛生命、尊重醫囑,她中年以後多次遭到意外之災,與各種病變傷痛,她都能夠一一克服,連糖尿病這種麻煩症狀,她都能夠以生活紀律將它壓下去。
她有一次被一個年輕人,騎車撞到全身骨折,碎片多到醫師都感嘆很難重排起來。但她竟然選擇了原諒肇禍的年輕人,根本沒有向他索賠。

媽媽熱愛生命,更表現在對生命的主動豐富化上。
媽媽前半生,都在作家庭代工、貼補家用,和許多臺灣的母親一樣。
但譬如,打毛衣後,還要綉花後才算完成。
如果只是為當時「賺2元」,一般都是綉固定樣版的補丁花。

但媽媽認為,她的「作品」要讓穿的人覺得不一樣,有快樂得意感,所以她每朵花都自行設計,造型婀娜多姿、獨一無二。
當然,每件還是2元。
代工送接貨的業者老闆,也發現了媽媽的獨特手藝,就把作代工的婦女組織起來,成立一個進修班,要求媽媽去教大家如何作得更細膩、更有創造性。
當時只有「論件計酬」,沒有「服務鐘點」的觀念,媽媽也沒有「工頭」的名義,就像小學裡的「小老師」,完全義務教導其他婦女的進階工藝,反而減少了她為自己掙工資的時間。
她告訴我:「沒關係,我作得比別人快,平均拿得和大家也差不多;如果我幫助大家都作得又好又快,大家全部可以賺得比以前多,大家就都會開心了!」

媽媽還管了更多「不關她的事」,她在教導女紅進階班時,發現許多婦女教育程度不高、甚至不識字,所以無法理解「真善美」的存在,更在心理上欠缺「真善美的追求」。
所以她向老闆建議,除了講解工藝技巧,最好也請一些有名的文化人,來這個班上作些思想的啟發。
也許,媽媽從來沒有向老闆要求過個人的利益,老闆竟然接受了她的提案。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她請過的演講者,包括當時新喊出「女權」觀念的呂秀蓮女士。

媽媽必須為生計而工作,但她不僅為生計而勞動,她在工作中更發展創意,使工作的成果增加了愛與熱情,散布給所有相關的人。

****

由於媽媽的多元興趣、與熱情投入,我觀察她似乎沒有一般生活狹窄、或注意力太專門者,容易出現的阿滋海默現象。
20179月,媽媽發生「肝昏迷」,連續數天,以致重擊其他器官、包括腦部,發生急性失智的後果。

我去看媽媽的時候,發現她只會說2句話:「給我按摩」「上面一點」。
照顧她的外籍看護 Emma 說,媽媽從1數不到5
於是我給媽媽按摩腳,並且一再教她唸小時候她教我的兒歌,她很配合,就像教小貝比講話,她會跟著我唸。
有首兒歌叫「10個癩痢」最先,她只會從「癩痢1」、唸到「癩痢9」,不會發10的音。
另一首兒歌叫「牛來了」,只能唸一半,到中間「田雞打拳」就不會了。
但兩者反復一直練習,最後順利一口氣唸完「癩痢10」。
她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後來「田雞打拳」也會了,但無法連續,有時忘了,有時又可以。
可能是腦部的運動,通常練習2小時後,媽媽就累了,也安靜的睡了。

那時,我告訴自己:媽媽戰勝過病魔3次,我相信她會戰勝第4次!

20184月初,媽媽病情加劇,醫院第四度送出病危通知。
由於媽媽很早以前,就向我們強調過,拒絕對她無意識時的侵入性治療,所以我們同意院方安排安寧照護,連為了支撐:肝、腎、血、腦功能的日常用藥也停止了。
通常病人進入安寧病房後,很少超過1周。

而媽媽在安寧照護2周後的419日,突然清醒了!

以下是我小弟媳,在奇蹟發生時現場的記錄:
〉媽咪意識突然清醒,可以跟到醫院看她的親戚有說有笑,胃口也好了起來,不會吞嚥困難,還能自己端碗吃飯。
總之媽咪再度展現驚人的生命力,繼續好轉下去,真的可以出院回家。
唯半年來失智譫妄難照顧,她完全沒有印象,彷彿直接跨過半年的混沌,把半年的事一筆勾銷。
媽咪以前住院不喜歡親友探視,但這回清醒完全不記得半年來發生什麼事,只覺得病了好長一段時間,她很開心大家去醫院看她。〈

媽媽康復的狀況,甚至超過了繼續住院的標準,於是在428日,辦理了出院。
護士說:能夠從安寧病房再出院的人,幾乎絕無僅有。

512日,媽媽到我家聚餐,太太特別準備豐盛餐點,媽媽的食量出奇的好;祖孫三代,有說有笑,一起唱歌,我彈鋼琴、女兒吹口琴,組成另類家庭協奏歡唱,十分開心!

****

媽媽約在6時許住入加護病房。
接著,當天能夠趕到的家屬親友,一位一位到達。
先是小舅舅到。

二弟和侄子小雄來時,加護病房已關門禁見;還好,我已和護士溝通說明,媽媽在等親人,所以還讓我們再進入。
侄女小象也來了。
等到近深夜,二弟媳到,護士深受媽媽的愛心毅力感動,再次開門。
除了遠在日本的三弟夫婦外,能夠到的至親,都和媽媽見了面、握了手、說了話。

媽媽在下午3時許,第五次回來後,已經超過8小時,而且表情安詳。
雖然,我在加護病房簽了不急救同意書,但她又等了這麼久,我一時還以為出現一絲曙光,媽媽會第七次再創奇蹟!

然而時近午夜,媽媽可能再心無掛念,完成最終大愛,平靜的告別了。

我和女兒 Swan 說,奶奶已經不能夠再保護爸爸了,我們一定要自立自強。
(長子 吳統雄 敬述 2018/7/24

****
A仔菜香-吳倪根勤女士(Ama Nee)紀念網站:



●奶奶鼓勵孫女與臺北成功兒童合唱團,鼓舞在88水災後「家毀信念在」的小朋友,特別錄製「重建之歌組曲」,表達挖開泥土、丟開悲傷;埋下種子、種起希望!用行動展現臺灣所有小朋友同心協力、重建的決心!
信件與歌曲連結:

以愛與熱情「多事、管閒事」的媽媽

媽媽熱愛生命,更表現在對生命的主動豐富化上。 媽媽前半生,都在作家庭代工、貼補家用,和許多臺灣的母親一樣。 但譬如,打毛衣後,還要綉花後才算完成。 如果只是為當時「賺 2 元」,一般都是綉固定樣版的補丁花。 但媽媽認為,她的「作品」要讓穿的人覺得不一樣,有...